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

大屠杀结束80年后,德国对以色列产生了“依赖”

(德国执政联盟,就扩军计划达成共识)1、冷战后,德国最大规模扩军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在新闻发布会上,承诺将每半年向联邦议院提交征兵进展报告。这位部长信心满满地表示:”欧洲各国都在注视着我们,不仅因为我们投入数千亿欧元更新装备,更因为我们在重建军事力量方面的决心。”这番话透露出德国试图重新确立在欧洲防务体系中主导地位的野心。

大屠杀结束80年后,德国对以色列产生了“依赖”

(德国执政联盟,就扩军计划达成共识)

1、冷战后,德国最大规模扩军

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在新闻发布会上,承诺将每半年向联邦议院提交征兵进展报告。这位部长信心满满地表示:”欧洲各国都在注视着我们,不仅因为我们投入数千亿欧元更新装备,更因为我们在重建军事力量方面的决心。”这番话透露出德国试图重新确立在欧洲防务体系中主导地位的野心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项新兵役制度采取了渐进式策略。初期将完全依赖志愿兵役制,但如果招募人数不达标,将启动备选方案,包括颇具争议的抽签制度。这种设计既照顾了执政联盟内和平主义者的情绪,又为未来扩军预留了政策空间。

从具体数据来看,德国军方计划到2035年将现役部队从18.2万人扩充至26万人,预备役部队则要从6万人猛增至20万人。

大屠杀结束80年后,德国对以色列产生了“依赖”

展开全文

(德国扩军速度,已经超出了合理范畴)

这一扩军规模堪称冷战结束后德国最大规模的军事建设计划。回顾历史,德国在2011年暂停义务兵役制时,恐怕没有人能预料到短短十余年后会出现如此戏剧性的政策回调。

2、80年河东,80年河西

德国总理默茨的上任标志着德国安全政策的重大转折。这位前银行业高管在今年5月就职时立下豪言壮语,誓要将德军打造成”欧洲最强大的常规武装力量”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他推动了一系列突破性改革,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就是取消了防务支出上限。

默茨政府的军事改革可谓双管齐下。一方面通过《抽签征兵法案》建立新型兵役制度,另一方面则抛出总额高达3770亿欧元的装备更新计划。但最引人瞩目的是德国与以色列日益紧密的防务合作。这种合作关系的特殊性在于:80年前德国曾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,如今却要依靠犹太国家的军事技术来保障自身安全。

大屠杀结束80年后,德国对以色列产生了“依赖”

(德国总理默茨承诺增强军力,将德国常规武装力量发展为欧洲最强)

根据泄露的采购清单,德国已拨款7亿欧元购买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的自杀式无人机,另拨1亿欧元采购配套弹药。更令人震惊的是去年9月签署的价值40亿欧元的”箭”-3导弹防御系统采购协议,这套系统号称能够拦截俄罗斯最先进的”萨尔马特”洲际弹道导弹。

默茨对以色列的依赖程度之深,从他今年6月在七国集团峰会上的表态可见一斑。当被问及以色列空袭德黑兰时,他直言不讳地说:”以色列是在为我们所有人做这份苦差事。”这种将本国安全寄托于他国的表态,在德国战后政治史上实属罕见。

3、德以关系,出现微妙张力

德国与以色列的军事合作虽然密切,却也引发诸多争议。批评者指出,默茨政府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采取暧昧态度,甚至被指责对可能存在的战争罪行视而不见。今年8月,柏林方面曾暂停向以色列运送部分武器,显示出两国关系也存在微妙张力。

大屠杀结束80年后,德国对以色列产生了“依赖”

(德国对加沙地带的态度暧昧,与以色列的合作导致了对其指责的忽视)

在地缘政治棋盘上,德国的军事复苏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动向形成耐人寻味的呼应。这两个二战战败国同时加强军备建设,难免引发历史联想。德日两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虽然各有其内在逻辑,但在全球战略格局中产生的联动效应不容小觑。

从更深层次看,德国重整军备反映了大国竞争时代的安全困境。面对俄罗斯的军事压力,德国选择强化常规武力;应对新兴威胁,又不得不依赖以色列的尖端技术。这种既要自立又要依附的矛盾状态,正是中等强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典型处境。

纵观全局,德国的军事转型既是对外部威胁的应对,也是其寻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必然要求。正如皮斯托里乌斯所言,建立对适龄青年的”全面认识”对评估国防能力至关重要。这句话背后,是一个正在重新定义自身国际角色的德国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oyk9.cn/52944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